凯时平台官网E皆来就送38

你的位置: > 凯时平台官网E皆来就送38 >

“西南力量”冲击中国艺术——高小华、董重、刘芯涛、俸正泉访谈

已阅读:次  更新时间:2024-05-29 05:25  作者:admin  

  俸振杰七仙岭雨林仙境温泉度假酒店冯中起冯耀宗七仙岭君澜度假酒店冯晓东封永辉俸正杰冯忠莲丰子恺2008年12月,名为“西南力量”的西南艺术巡回展在中国大地上“游荡”。4日,它北上上海,13日南下深圳,22日,它将回到成都。自当年“四川画派”名震朝野至今,四川油画力量一直是国人乐于关注的话题。其实,川、渝、滇、黔四省市的艺术互有影响而又各自独立,早已形成独具风采的“西南油画

  【上海站开幕】首届“西南力量”当代艺术邀请(巡回)展(高小华、原弓、俸正泉)

  【深圳站开幕】首届“西南力量”当代艺术邀请(巡回)展(胡俊、董重、陈默、刘芯涛)

  【上海站开幕】首届“西南力量”当代艺术邀请(巡回)展(罗丹、廖艳梅、张杰、刘勇、原弓、陈默、高小华合影)

  2008年12月,名为“西南力量”的西南艺术巡回展在中国大地上“游荡”。4日,它北上上海,13日南下深圳,22日,它将回到成都。自当年“四川画派”名震朝野至今,四川油画力量一直是国人乐于关注的话题。其实,川、渝、滇、黔四省市的艺术互有影响而又各自独立,早已形成独具风采的“西南油画力量”现象。此次巡回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它是否呈现出西南油画年轻一代的风采?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远赴展览现场的艺术家高小华、董重、刘芯涛与俸正泉。

  听说此次“西南力量”巡回展上海和深圳的展览你们去了现场,说说此次在上海和深圳展览的情况与见闻?

  我确实参加了“西南力量”巡回展在上海原弓美术馆的开幕活动(没去深圳),这是我从2000年回国之后所参加的为数不多的几次四川当代美术联展,我很珍视这些展览的机会,更珍视我所尊重的那些策展人包括展览机构的邀请。我以为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环境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他们的智慧与心血。当然,我们艺术家是出作品的人,只有大家的共同努力合作,这个艺术生态环境才能健康成长。

  岁月已在不知不觉中将我们这一代人推入到“老年”的行列,然而正是由于新生代们也在不断地努力,才显出了四川美术的后继有人,也才有了今天真正意义上的“西南力量”。此次展览的英文题为:“Power”这词儿用得很棒、很酷、很有力量!这要感谢留美多年,英文颇佳的学者型画家何工先生以及热情智慧、精力过人的策展人陈默先生!还要感谢能在当前经济大环境欠佳且能坚持信念、实施大手笔赞助艺术事业的廖氏父女!

  由于时间关系我只是去了深圳,展览是在深圳著名的22艺术区举办,所以还是较热闹,气氛也比较好, 云南、贵州的一些参展艺术家也去了深圳展场。如果时间允许我会去成都的。

  因为有其它活动要参加,本次巡回展的上海站我没有去。但我在上海艺术圈朋友较多,听他们的反映,此次展览整个感觉还是可以的。深圳站我参加了现场的活动,很热闹,还开了一个各方人士参加的座谈会,其中有一部分是专程从香港、广州赶来的收藏界人士。大家认为能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做这样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展览,本身就体现了艺术的价值。另外,居住在深圳的艺术家观看展览非常认真,我和一些人聊了一下,他们认为在架上艺术这一块,西南的确是非常强的。第二天我去参观了一些深圳艺术家的工作室,主要是年轻人的,相比之下,他们的水平是要比我们这几个城市的差得多。

  这次展览巡回第一站上海我去了,到深圳的时候我在北京有些事情就没去,成都我是随时都想回来的,这里有太多的理由让我想念。

  上海的开幕式时间虽然不是周末,而且开幕当天上海突然降温,天很冷,没想到还是来了很多观众,这个展览名字叫“西南力量”,策展人有意识的选择了西南各个阶段的艺术家,比如周春芽老师,何多苓老师等等前辈艺术家以及很多年轻艺术家,目的我想是尽可能让观众多了解西南艺术状态尤其是年轻艺术家的力量吧,所以作品很多。但是进入展厅发现所有的作品都安排得错落有致,可以看出他们在作品的布展上费了很多心思。

  我的作品主要关注人在都市里的生存意义,对当下社会境况做一些思考,作品有许多人喜欢,也有些人说看不懂,哈哈

  我参展的这件作品是我的一个关于城市系列作品的其中一件,这组作品画了很多年了。单聊这件作品不是太好表述。在深圳有几位艺术家和收藏家对我这件作品很感兴趣,特别是对我比较熟悉的人。

  我这次参展的作品是我的新作品,也没有特别明显的动因,还算我以前作品的延续吧,我以前是把中国传统山水和当代工业文明的产品相结合,让他们在我的画布上对话,现在我想把对话的过程减去,直接把结果呈现出来。今天是一个消费的时代,品牌的时代,人们对消费品越来越依赖。我画的这些东西比如香水其实都是工业的,经过化学调制的,但是它们却像蜜糖一样黏住了人们的心理。我觉得当下人和消费品的关系有点奇怪,甚至是扭曲的,所以我想把我的静物画得像一颗颗糖似的。我现在画的名字直接叫《硬糖》,这次参展作品是这个系列较早的所以叫《我的静物2号》。因为我的作品是表格呈列示的,所以有些观众觉得我的作品有点独特,不像想象中的油画。

  四川艺术家在北京已经有了很大的影响力,有人甚至说,在北京不懂四川话不能研究当代艺术。你们觉得为什么四川艺术家会在祖国的心脏有那么大的影响?

  哈哈,你说得没错!从上世纪80年代四川艺术就有着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特征和鲜明的地域性,从那时开始,四川艺术在中国确立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历史来看从罗中立、何多苓、程丛林、张晓刚、周春芽、叶永青等优秀的艺术家早在 20世纪80年代就在中国现代美术中成为独树一帜的重要人物了,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和创新才有四川艺术在中国艺术发展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可喜的是除了老一代的艺术家外,四川也有一代代传承的好现象,现在像郭伟、何森、陈文波、张小涛等,以及更加年轻的艺术家如张发志、李继开等艺术家传承着前面优秀艺术家的创新品质和才华,创造着优秀的艺术品,所以现在的四川艺术依然在中国当代艺术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也是身为四川艺术家值得骄傲的地方。

  俸正泉:很荣幸我生在四川长在四川。今天四川艺术家的影响力不容置疑,这是四川艺术家勤奋拼搏,不服输,老中青艺术家都能在一起交流的结果,正是因为这种交流和上一代艺术家对年轻艺术家的鼓励,才使得四川艺术家具有群聚性特点的同时作品还能呈现多元化。至于在北京不懂四川话就不能搞当代艺术这种说法应该是一个故事而已,算是对我们的勉励吧。

  四川的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我今年到成都参加各种活动不下五次,令我吃惊也是比较羡慕的是,成都总有很多年轻人冒出来,并且有相当的水准。老一辈的领军人物,何多苓、周春芽、何工等等也保持着相当的创作激情。本届西南力量巡回展本身有相当的意义,但是,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有很多我认为很优秀的艺术家没有参展,有点可惜。尤其是成都的一些艺术家。现在来谈西南力量这个展览的意义还为时尚早,因为只举办了一届,关键是看后几届能不能办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这两年有很多批评家在做一些关于西南当代艺术的整理工作,我认为去年王林先生策划的“从西南出发”做得比较完整。我希望西南力量也能参照一下“从西南出发”的一些方式,做得更具文献性。

  我们虽然身的北京,但是心是在四川,只是工作室在北京罢了。在北京经常和那的四川艺术家在一起,吃火锅说四川话,也常常谈家乡的事,关注着家乡的艺术活动。“西南力量”是陈默先生做这次展览提出的一个命题,我觉得比较有意思,在中国当代艺术大的背景下,他来做这样的展览一定有他的想法和意义。在四川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企业在这几年也积极参与中国当代艺术的活动和投资,这是好的现象,因为我认为中国的艺术品到最后还是应该中国人自己掌控,优秀的艺术品应该留在中国。

  非常好啊,我现在只要有点时间就想回成都,我很羡慕成都的艺术家,工作和生活都很惬意,成都的大环境也很支持当代艺术。随着大家的共同努力,成都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今天的各种展览上,包括国际的、国内的,都能看到四川艺术家的作品,而且我知道有很多成都的艺术家在北京也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他们有些已经习惯了北京成都两地工作的状态,这种工作状态会更加增大成都当代艺术的影响力。这次“西南力量”展览正如策展人陈默先生所言,在当前西南当代艺术备受关注的前提下,“对西南的文化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呈现一种不断成长代代相传的力量,特别是新兴力量”。

  高小华是“伤痕美术”的开创人之一,在四川画派中的地位很高。您怎样看待今天的四川艺术和西南油画力量?

  过奖了!我只是“伤痕美术”的开创者之一,也只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斗胆先人一步交出了一份对历史、对时代看法的“前卫”艺术答卷而已。三十年过去了,回首四川油画艺术所走过的历程,不胜感慨!如果说四川的美术在当年改革开放初期,在那场思想解放运动之中确曾担当了“先锋”的角色而引领过中国艺术的潮流的话,那么今天“川军”这股强劲的“基因”血脉仍然占据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半壁江山”,而真正成为不负盛名的“西南力量”!

  我自幼生性拗执倔犟,不服输,不甘落后,属于崇尚“Power”那一类人;以历史的角度看我等当年曾经迈出过重要的一步,当然那只是人生的一小步。生命仍在继续着,脚步岂能停住?再说中国的当代艺术原本就起步很晚,有志者依旧任重道远。可以说如今中国油画同行的五代人都在这同一个时段里努力打拼,同台竞技,谁都没功夫闲着,套一句孙氏的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说到目前本人的创作,似有重新回归写实主义之意。说其“回归”是指自己曾经一度迷失过;说其“写实”亦非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写实”。这里面包括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技巧上描绘物体的真实感,二是以独特的视角及独立的思考方式所体察到的真实生活。前者为一种手法上的操作能力及物理性的表现;而后者为一种认识方法和思想观念,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我以为,对于当代艺术家而言,问题不在于你是否采用“写实”,而在你是以怎样的一种态度和观念,又以怎样的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观看方式和表现手段呈现出写实性艺术作品,欲将二者完美结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纵观目前中国艺术“现代化”的场面,其中真正令人拍案叫绝、有能力有胆量“直面人生”的写实艺术者仍然是凤毛麟角。为此,我们仍在继续努力着,期待着!

客服时间:(9:00-18:00)
(周六日休息)